网站首页 |  部门简介 |  工作动态 |  规章制度 |  法制园地 |  消防安全 |  校园治安 |  安全常识
安全常识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> 安全常识 >> 正文

警惕“校园贷”陷阱

   随着网络借贷的快速发展,一些P2P网络借贷平台不断向高校拓展业务,部分不良网络借贷平台采取虚假宣传的方式和降低贷款门槛、隐瞒实际资费标准等手段,诱导学生过度消费,甚至陷入“高利贷”陷阱,侵犯学生合法权益,造成不良影响。

    当代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,掌握一些基本的防范常识,警惕“校园贷”陷阱。

   一、了解“校园贷”现状        P2P网络借款,意即“个人对个人”。网络信贷的典型模式为:网络信贷公司提供平台,资金借出人获取利息收益;资金借入人到期偿还本金,网络信贷公司收取中介服务费。针对在校大学生的诈骗手段花样翻新、日渐猖獗,大学生参与非法手机分期购、大学生无抵押贷款等被诈骗的案件也与日俱增,很多大学生深陷其中,给广大同学和家长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和痛苦。这种号称“零首付”“零风险”“无担保无抵押”“100%正品”的新兴消费模式正在全国大学生中流行起来,在其先赊购后月付分期付款华丽的外表下,隐藏着让人不易察觉的“消费陷阱”。  

   二、“校园贷”存在哪些风险        (1)“校园贷”中的小型借贷公司多为非法民间借贷组织,借贷手续不规范,不合法,并伴有利息高、暴力收账等性质特点。当你无法支付高额利息时,这些公司便以不法手段去    威胁甚至勒索你或者你的家人、担保人。        (2)一些借贷公司还是分期平台,并没有在用户申请分期时主动、明确地告知逾期还款会造成怎样的后果,或者将要如何赔偿。这也让一些同学并不清楚拖延还款要负担多少,导致一些学生借贷像滚雪球一样“越滚越大”。        (3)“校园贷”中签署的协议常常有诸多陷阱——有些平台利息并不低,而且学生签署的协议里有很多专业术语和法律条文,如果不认真阅读根本无法理解,稍不留神就会吃亏。        (4)部分学生以个人名义为第三方贷款提供担保,当第三方不能如期偿还贷款时,借贷公司直接要求学生承担费用,很多学生并不知情,防范意识相当薄弱。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 三、如何防范“校园贷”        (1)理性消费,尽量不要在网络借款平台和分期购物平台借款和购物,因为利息和违约金都很高。        (2)保护好自己的个人身份信息,切勿将自己的个人身份信息借给他人借款或购物,否则将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。        (3)一定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,当有危险或者不法分子威胁时,要学会用正当手段或者动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。同时,需要及时告知自己的父母或辅导员,向自己的家人或老师求助。        (4)一定要树立科学的消费观,不攀比、不炫耀,合理消费,适度消费,同时应时常了解一些简单的金融常识如逾期滞纳金、违约金等。